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随着近期《环线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发布,深港合作“三大平台”正式成型,深圳一体化香港已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三大平台”分别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前两个是国家战略。三个合作区分别位于深圳西部、中部和东部,共同构成深港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起点。

前海合作区: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桥头堡

前海是深港合作重要平台的起点,合作重点是现代服务业。

2010年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拉开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序幕。新一轮改革开放和深港合作。 2021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实现物理空间和产业空间“双拓展”。

今年2月,央行等联合发布《金融支持前海合作区30条措施》。 7月,深圳出台落实“30条措施”的“115条措施”,从优先发展服务业等六大方面共提出115条规定。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深化深港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金融业开放,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加强深港金融监管合作和保障措施等。

其他相关部委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前海进一步改革探索。 13年来,前海合作区打造了多个深港合作细分平台,实施了一系列试点举措,推出了数百项制度创新,推动境内外人流、物流互联互通。资本和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了以深港账户通、汇款通、融资通、贸易通、金融通、跨境理财通“六通”为代表的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

为促进深港两地企业和人才交流合作,前海国际人才港推出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共释放职位6000余个,助力前海成为“港人到内地发展的第一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国际商法、机制、规则的衔接。高标准建设的前海深港国际法律区,拥有司法、仲裁、调解、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组织等六大类机构182家。其中,全国14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落户前海,提供司法、调解、仲裁、公证等全链条服务。在前海注册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均可以同意选择外国法律解决合同纠纷。

作为深港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前海合作区已吸引超过1.1万家外资企业入驻,其中港资企业占比85%。 2022年,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增长3.4%,占深圳总量的55.2%。今年上半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983.1亿元,增长15.8%。

河套合作区:科技创新合作的超级实验室

在科技产业合作方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深港合作经历了“香港接单、深圳生产”的过程、“香港服务、深圳技术”、“香港研发、深圳转型”三个阶段后,正迈向“研产一体化、一体化发展”的4.0时代。河套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2017年,深港两地首次提出合作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构想,包括深圳园区3.02平方公里和香港园区0.87平方公里。 2019年,国家相继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河套合作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被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独特平台。

以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环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标志,大屿山合作区建设明显加快。 9月初,多项备受瞩目的活动密集举行。中央部委、广东省、深圳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河套地区发展的重要政策。同时,一批科技创新“窗口”“平台”“枢纽”机构揭牌,香港科学园深圳分中心正式开业。

与前海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同,“硬科技”一直是河套地区发展的关键词。该规划明确了深圳园区三大发展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试验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实验区、粤港澳大湾区转型先导集群。规划中的一些提法,如“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打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体系环境”、“加强从研发到工程化的试点转型”……无不揭示出“创新驱动”的深刻内涵。平台的顶层设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云兴认为,河套合作区具有“跨境、跨体制、国际化”的特点,将通过改革共建与大湾区其他地区合作开放创新。 “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流程创新生态链,打造科技创新“超级实验室”。

目前,环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实际推动实施高端科研项目150余个,其中平台和基础设施15个、大学项目24个、高新技术机构和企业90个、创新孵化载体5个。 ——合作区的三大主要方向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支持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这不仅是香港渴望发挥的地方,也与深圳大力合作,响应“20+8”产业集群发展,有望带动深圳科技产业新一轮跨越。

沙头角合作区:互利共赢的旅游消费天堂

今年上半年以来,“港人北上”引发的消费热潮持续霸占热门话题榜。从南山到福田,从罗湖到盐田,每到周末,深圳各大商场、综合体几乎都挤满了讲粤语的香港人。香港入境处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29日,超过900万香港人进入深圳,相当于平均每名香港人北上1.2次。

这样的消费热情,让人很难不看好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规划。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部,与香港水陆相连,与香港同处一街(中英街)。 2022年8月,盐田区发布《加快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希望将合作区打造成为国际跨境旅游首选目的地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引领区与深港共建、共治、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到2025年,合作区将为深港两地释放产业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每年新增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形成千亿元旅游消费产业集群。

《实施方案》列出了一些创新举措,主要包括创新中英街管理模式、建立跨境治安联动机制、探索深港深度融合新机制、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等深港东部地区体系建设,探索跨境金融服务试点,加强深港医疗卫生规则对接,支持香港居民就业创业等,“更好服务香港”港资企业和居民在盐田的生产生活。”

目前,深圳与香港之间的交通已基本融入城市。凭“深港一码通”,刷码即可乘坐深港两地跨城市公交车、地铁; “港车北上”政策,让港车便捷往返粤港两地;从香港乘坐高铁到深圳仅需15分钟。再加上两地的物价差距和汇率因素,香港人称在深圳消费“划算”。不仅是餐饮休闲,看牙、购物、甚至汽车保养和维修都成为不少香港人北上消费的理由。

除了上述三大平台外,今年7月,深圳还发布了《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提出将深圳大运会建设在龙岗区中心核心区。香港国际科教城以香港大学为桥梁,加速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构建深港科技合作全流程创新生态链。这是深港合作重大市级战略首次在深圳腹地部署,深港合作正在深入推进。

深港合作共创繁荣在哪(深港合作项目)

9月9日召开的深圳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深化与香港密切务实合作,加快前海、河套、沙头角等重大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加强与港澳交流合作,实现相互促进、共赢发展”。三大合作区将为深港融合带来怎样的成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