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热榜风云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这周三,GDP等一系列年度重磅数据公布,从公布的数据看,通缩有所加深,从三季度的-1.43%加深到了四季度的-1.51%。

数据公布后,股市也随即开始了大跌。

先解释下这个通缩数据,它不是来自CPI,因为CPI的缺点在于更注重居民日常饮食的权重,比如猪肉权重,会使价格指标失真。所以我们采用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值来计算,又称为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 = 名义GDP -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能更全面反映物价趋势。算上最新的四季度,它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为负,这意味着通缩依然在持续。并且这种连续三个季度为负的现象,是2000年之后的首次。

可以看到,这20多年来,名义GDP(红线)低于实际GDP(蓝线)的情况,总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2009年初,持续了两个季度。当时正处于次贷危机,上面也推出了大家熟知的4万亿(当年GDP只有32万亿,占比12%)来度过危机。

第二次是2015下半年,持续了两个季度,然后上面倡导居民加杠杆,涨价去库存来度过危机。

第三次就是现在,从2023二季度持续至2023四季度,已持续了三个季度。是近20多年来最长的,并且还不知道2024一季度是否继续持续。

前两次都通过放水,鼓励居民加杠杆等方式度过了危机,但如果你认为这次还和前两次一样会有放水动作,那就是刻舟求剑了。因为我们这次要放水可能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掣肘。

说到这个掣肘,我们必须先了解居民的存贷双高问题。

首先,2023年末居民存款创下历史新高,最新数据是136万亿。

与此同时,2023的最新居民杠杆率也创下历史新高(虽然幅度有放缓)。

到2023年末,居民总债务达到80万亿+,同时居民存款达到136万亿。两者均创下历史新高。

也正因为居民存款创新高,所以才会有专家在提“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的问题。

但问题在于,存款并非平均分布在每个居民手中。而是少数人拿到了大头。如果你觉得没钱,压力大,觉得在负重前行,这并不奇怪,是因为有人拿走了你的钱,在替你岁月静好。

我们来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假设一个古老的村子,里面的财富分配符合二八定律,也就是20%的人占有了80%的财富。

由于财富的本质是对劳动的索取权。因此20%的人平均每人可索取4人份的劳动(80%/20%),而剩下的80%的人平均每人只能索取0.25人份的劳动(20%/80%)。

也就是说,前20%和后80%人的贫富差距,是16倍。

我们假设经过了200年工业化的发展,这个村子的GDP增长了100倍(也就是生产效率提升了100倍)。

虽然财富分配依然维持着二八定律,但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也都变好了100倍。

也就是相比200年前,富人平均每人可索取400人份劳动量,而穷人也可以索取25人份劳动量。

也就是 20%*400+80%*25 = 100(100是GDP提高倍数)。

等式依然成立。

在生产力极大发展之后,虽然贫富差距依然是16倍,但这只是账面之上的。也就是这16倍只是我们通过货币赋予的价值观上的差距。事实上真实的贫富差距相比200年前,已经缩小到忽略不计。

因为所有对生活有巨大改善的必需品,通过激烈竞争都已经打到地板价;而对于彰显富人身份的奢侈品,虽然要支付十倍以上的价格,但对已有商品的品质提升可能仅有10%。

比如穷人从过去吃不饱饭,到现在可以每顿都吃肉,生活极大改善。

但富人呢?吃和牛要比普通牛肉贵出10倍,但品质可能只提升了10%,毕竟都是牛肉。

富人开100多万的车,比穷人8万的车贵了十几倍,但也只是加速快一点,车内空间大一点更静音一点,但本质都是代步工具。

所以我想说的是,尽管账面上的贫富差距很大,但真实生活品质差距可能只有10%~20%。贫富的真正差距,可能只是面子上的。比如富人买3万的包,穷人买300的包,但真实质量可能差不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穷人来说躺平就是最好的策略。尽管我的收入不多,但购买一切生活所需,已经是足够了,并且和富人生活水平相差并不大。我只要保证我的钱不被骗走,我的生活就会非常幸福。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穷人就开始踏入地狱之门了呢?

穷人的一切悲剧,就从穷人想要努力上进的那一刻开始。

当一个穷人想要努力,想要投资增值,这种想法,就成了富人收割穷人的利器。你的努力正是他人利润的源泉。

说到底,就是能力匹配不了野心。而投资场恰好又是高认知者对低认知者的屠杀场。

你只要不进场,就不会被收割,你一旦进场,生和死你必选其一。

零和游戏!

要么收割,要么被收割!

价值投资,长期持有,正和市场,这一切看似正确概念的灌输,不过是想从穷人那里拿走本属于他们的钱而已。

我们只要从财富的根源去思考,就能明白,财富就是对劳动的支配权,但每年劳动支出总量(劳动人数*劳动时间)并不会变多。所以短期或周期角度看,财富博弈就是零和游戏。

而长期角度的正和说法虽来自GDP增长(效率提升),但它自然而然能体现在穷人的劳动价格之上,完全不必穷人去操心。

而在所有灌输给穷人的毒概念中最可怕的,我认为一定是“抗通胀”。

当穷人相信了正和市场,相信了价值投资,穷人被收割的不过是存量财富,而抗通胀一说,会导致未来的财富也被收割。二八定律因此再次被重新定义。

从20%的富人占有80%的财富,变成了20%的富人占有150%的财富,而穷人则占有50%的负债。

负债是什么?负债是对你未来劳动的强制支出。

当一个穷人,其未来几十年劳动被锁定之时,才是他噩梦的真正开始。富人获得了150%的财富,才使得他们在现代社会拥有了对穷人的真正支配权。

铺垫到这里,我们就要详述当下发生的真实了。以及这次为什么大放水很难发生。

债务,是双刃剑,有人举债只是为了套利,为了将来把债务转嫁出去;而有人举债,是为了所谓的“抗通胀”,是要用劳动去偿还贷款。

在居民杠杆率不高,GDP增速快的时候,富人可以率先凭借优势举债购买资产(比如房产)。由于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一份债务创造一定对应着一份货币创造,所以举债的过程,就是货币增加的过程。

货币流速不变前提下,货币增加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和居民工资上涨,而工资上涨则意味着其生产的产品的物价上涨。从居民角度看,就是“通胀”了。同时,居民收入上涨也会推动房价上涨。

从富人角度看,就是资产升值,债务贬值(债务所对应的商品或劳动变少),如果有更多的人参与借债的过程,债务就会持续贬值。资产也就会持续升值。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说富人用债务,稀释并吸收了存款人的财富。

这一过程的宏观数据特征,在于居民存款和物价会同时上涨

究其原因,在于富人举债购买资产,支付过程中将新增货币抛向了社会,也就是操盘手乐于看见的,“资金没有在银行空转”。

抛向社会后,会带来物价上涨和资产上涨,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借债。使得债务增速超过GDP增速。

这一过程的宏观数据特征,是居民杠杆率不断提升

(杠杆率分母为GDP,杠杆率提升说明债务增速快于GDP增速)。

富人心里很清楚,债务是否能持续吸收存款人的财富,在于是否不断有接盘侠来跟进扩张债务。

所以富人一定会紧盯居民扩张债务的拐点。当出现拐点后,富人就会开始缩表。

这一过程的宏观数据特征,在于居民新增债务下滑和居民杠杆率见顶。并且,存款开始和物价背离,也就是存款上升,但物价不涨。

究其原因,在于富人抛售房产回收现金,回收的现金正来自购房中产的负债。如果回收的现金用于还债,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富人把债务转嫁给了买家。

当富人不断抛售房产,现金就不断往富人手中集中。而负债开始集中于购房中产。

而存款上升物价不涨的原因,在于存款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上。

比如有1000元平均分给10个人,每人有100元,那么每个人可以吃一顿牛排,可以拉动10份牛排的需求。但如果1000元集中到1人手中,那么1个人也只能吃一顿牛排,剩下9个人没钱也吃不起。于是只能拉动一份牛排的需求。物价自然涨不动。

所以这一过程的宏观数据特征,在于M2上涨,居民存款上涨但物价不涨房价下跌,并且,集中到富人手里的资金会在银行里空转。

因为钱回收到富人手中,社会上的钱就少了,会导致流通货币减少而使得GDP平减指数为负。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所说的。并且,富人的存储就会导致钱在银行的空转。

经过这一整个周期,

钱从富人负债开始扩散,到钱重新被回收。财富流向了富人,而负债流向了中产和穷人。

终于导致富人占有150%的财富,而中产和穷人占有50%负债的结局。而钱过于集中于富人,是不利于消费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居民存款创新高,另一方面居民负债创新高,只不过是不同的居民群体而已。

这里面最关键的,在于居民扩张债务的拐点,也就是2021~2022。

2024年返贫危机加速,京沪中产即将迎来命运拐点

居民新增债务规模

居民杠杆率

居民杠杆率其实提前到2021就出现了拐点,这个是因为名义GDP远高于实际GDP造成。这里我们不展开。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这次大放水会有掣肘了。我之前写的文章从产业和外贸成本做过论述。这里我们从杠杆率角度再做一次解释。因为放水会导致居民杠杆率的陡增(2009和2016请看上图)。2016年操盘手是鼓励居民加杠杆的,但这次不行。

以可支配收入计算我们的杠杆率已高于美日等国,并且已经影响到消费。2023.12消费两年复合增长仅2%+(作为对比2009年15%+,2016年10%+)。

如若再次推升居民杠杆,后面会引发多大的贫富差距,埋下多大的雷,实在不敢想象。我认为是时候推进软着陆了。

后记:

因部分粉丝的提问反馈,不少人在这次周期中,多年积累直接归零。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这次GDP平减指数为负的特征和前两次虽有相似之处,然而居民债务负担却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中产错判形势,特别是房价虚高的京沪中产,在拐点变盘节点接盘债务的最后一棒,极有可能成为其返贫的命运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