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原标题:本轮大跌,其实两个月前就有信号了……

文/杨国英

跌!跌!跌!

2023年11月中下旬开始的本轮下跌,从接近3100点跌跌不休,一路跌到现在的2800附近,跌得散户们哀鸿遍野,血流不止。

这一轮下跌,之于政策触发点和市场情绪,整体应该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三个月,超大概率还会震荡往下冲击2700点。

现在的政策,不是没有余力,而是需要兼顾的太多。

。汇率,我们需要兼顾。

现在,虽然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冲动小了,但是,美联储在2024年一季度降息的预期可能性不大,而在美联储短期降息预期不大之下,我们人民币的汇率需要相对维稳——毕竟,我们人民币的汇率在2023年扩大中外(主要是与全球新兴经济体)直接结算之后,接下来面临着扩大新兴经济体增加人民币储备的需求。

人民币汇率需要相对维稳,这就注定了在美联储不启动事实降息的情况下,我们央行率先启动降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至少可以说,率先启动较大幅度的降息是几乎没有的。

所以,短期内,我们不必对央行降息刺激股市抱以太多的希望。

。高科技,房地产,这些我们也需要兼顾。

在宏观杠杆率整体已经高达310%(这是结合地方隐性债务的事实)的情况下,我们的货币子弹,不是没有,而是需要兼顾太多,而且,这些需要兼顾的地方,其重要性事实远远超过当下股市。

高科技,现在我们的高科技,一级市场,相当一部分是靠各级政府的产业母基金在撑着。

房地产,2023年跌幅比较大,2024年各级政府需要一定的维稳,以达到大城市小跌不大跌的政策诉求,大城市房价如果继续大跌,那么银行业的系统风险就很有可能暴露——之于这个角度,2024年超大和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是需要加速的,这也是需要各级政府拿出货币子弹的。

除了高科技和房地产,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家庭整体不愿加杠杆之下,2024年的新老基建和民生项目,这些各级政府还是要继续发力的,不发力不行,不发力经济要承压就业要承压,但所有的发力都需要财政拿出货币子弹。

所以,面对最近两个月股市的大跌,政策端也只能放大其下跌的包容度——毕竟,当下外部有压力,内部也有压力。

所以,面对最近两个月股市的大跌,所谓神秘力量的国家队,也只是在间隙性的发力挺一下,而不会选择ALLIN的全面力挺——现在还不到全面力挺的时候。

事实上,回过头来看,本轮为期两个月的持续震荡大跌,不是没有信号。

。一个信号是显性的。

最近两个多月北证小票的疯狂炒作,以及近期海外小盘子ETF的遭到大炒特炒,这其实就是A股(以及港股)整体趋势向下的显性信号。

要知道,如果市场预期相对乐观,市场整体存在机会,资金怎么可以会突然猛炒北证原本市值仅有两三个三四个亿的小票,又怎么可能突然高溢价去猛炒这些两三个亿三四个亿的海外小盘子ETF。

只有正经市场预期赚不到钱了,大家才会想着去捞偏门。

。还一个信号是隐性的,但又是特别重大的。

2023年11月中下旬开始的本轮股市震荡大跌,其实对应着一个重大外交事件——11月中旬中美两国元首的旧金山会晤。

旧金山会晤是有成效的,但这个成效仅仅限于中美之间的地缘摩擦烈度的降低,尤其是美国表态不再针对中国核心地缘利益指手画脚。

但是,之于经济层面,之于高科技层面,之于金融层面,旧金山会晤并没有让中美两国达成真正的共识,这也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经贸预期不会有好转,美国针对中国高科技和金融的打压,其预期更是只会加码而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好转。

在这样的预期之下,最近两个月股市的震荡向下,这事实也就很自然了。

其实,对这一轮股市走势的预期,最近两三个月,我一直在提醒,并早在半年前就反复强调动荡时代全域资产分散配置的重要性——不幸的是,听者众,而信者寡——甚至约一个月前我预判股市会下探到2600-2700时,还被许多朋友称之为大嘴巴。

2024,之于全球而言,是全球超级动荡的持续。

2025,之于中国而言,是全面维稳以不发生系统风险为核心诉求的持续。

再说说今天的市场。

1,国家公布重磅数据。

今天,国家先后公布了两个重磅数据,首先,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而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这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再次为负;其次是,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260582亿元,同比增长5.2%。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指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在过去的12年间已达到峰值,预计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

而未来出生率的降低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决定:首先,初婚年龄持续延后,2010-2020年,初婚平均年龄从24.9岁上升至28.7岁;其次,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育龄妇女打算生育子女数从2017年的1.76个下降到2021年的1.64个;第三,育龄妇女减少,未来15年15-49岁的生理育龄妇女规模年均减少286万;最后,不孕不育比例偏高。

本轮大跌,其实两个月前就有信号了……

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情况来看,我国经济顶住了外部压力,实现了回升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3年全国GDP较上年增长了5.2%,但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也达到了231.96%,创出历史新高,此外,CPI同比增速也持续3个月负增长。

2,欧洲“火车头”失速,德国2023年GDP下降0.3%。

近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较2022年下降了0.3%,这不仅是德国2021年以来的最差表现,也是近14年来唯二出现萎缩的年份,上一次德国经济出现萎缩还是在2020年,当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德国GDP下降了3.8%。

同时,联邦统计局公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5.9%,这是德国统一以来的第二高值,仅次于2022年的6.9%。

从德国各经济部门的表现来看,德国经济情况也是参差不齐,其中工业产出和居民消费同比下降,而服务业和建筑业则呈现增长态势。

综合来看,2023年德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包括高通胀、高利率以及内外部需求不足。

我们认为,德国经济前景仍然不乐观,自2022年底以来的持续衰退状况可能将延续至2024年,这主要受到内外两个因素影响,外部因素是地缘政治动荡可能令欧洲能源价格和通胀加剧;内部因素则是尽管经济不景气,德国仍在大幅收紧财政政策,例如,近期德国将食品增值税重新从7%涨回至19%,这对本就承受重压的德国相关从业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3,近日,港股乐华娱乐、百果园集团等企业股价暴跌,引发市场热议。

近日,港股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知名企业大幅暴跌的案例,其中乐华娱乐三天时间暴跌达85%、百果园集团连续两天暴跌超35%,这些暴跌现象反映了两方面问题。

首先,这些公司的基本面确实面临一些压力,但同时,港股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困境,而这一困境也是港股融资功能在近年来大幅衰退的关键原因之一,即便是规模更大、基本面更优秀的公司也难以避免。

以去年最大的IPO—极兔快递为例,其市值接近1400亿港币,但近两个月的日均成交额不足6000万港币,相比之下,同样市值的美股公司,日均成交额却能达到17亿。

目前,港股市场整体日均成交不到1000亿港币,这样的流动性要撑起这么多企业自然困难重重,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有大量IPO在排队上市,其中包括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菜鸟、货拉拉等知名公司。

这些“独角兽”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选择上市,其估值毫无疑问要大幅打折,但他们仍然选择赴港上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公司急需融资;另一方面是投资方急需退出。

这两方面原因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倘若市场前景明朗流动性自然充裕,但眼下的情况正好是2022年底那时候强劲反弹的反面。

但话说回来,现在市场预期明显过于悲观,经济活动仍有其活跃一面,比如,近日携程平台显示大部分澳门酒店在春节假期已经订满、各地方文旅持续霸占热搜榜等。

4,未来风电和光伏项目收益率差距或将越来越大。

最近,华润电力公布了一个大型新能源项目——河北1.5GW光伏项目,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个项目的单位千瓦投资为4067元,预计利用小时数为1300小时。

然而,与2023年初华润电力建设的辽宁1GW风电项目相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辽宁风电项目的单位千瓦投资为5000元,预计利用小时数为3400小时。

尽管去年风机和光伏组件的价格都在大幅下降,但年初建设的项目与年底建设的光伏项目相比,单位造价仅高900元,而利用小时数却高2100小时,这意味着两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也将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由于风电技术的快速进步,单位千瓦风机造价还将越来越低、利用小时数越来越高,相比之下,光伏科技进步相对缓慢,虽然造价也大幅下降,但光电转换效率提升有限,因此,未来风电和光伏项目的收益率差距可能会使运营商更加倾向于增加风电项目的投资。

此外,华润在辽宁的风电项目,虽然名义上是集中式风电,实际上分布在辽宁省建平县北部十三个乡镇,这实际上是分散式整县推进,这种布局可以大幅缩短工程建设时间并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未来风电有望会像水电和风电一样,具有较低的单位生产成本,相比之下,光伏成本的下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