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要闻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1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情况。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和注册商标数量一升一降,全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增长15.4%,全年注册商标438.3万件,减少29%。

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授权发明专利平稳增长,显示全社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中小企业生产交易活力下降,注册商标因此减少。

但注册商标数量下降并不全是负面信号。“近年来,有关部门遏制和打击恶意注册、囤积商标等非正常申请行为,净化了商标生态。商标只有使用起来才有价值,只是注册、囤积并没有市场价值。”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说。

另一个亮眼的数据是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高达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这能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但专家亦提醒专利商标质押融资不要落入“政绩工程”,且需防范金融风险。

“十四五”目标有望提前达成

专利是创新的晴雨表。

2023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截至2023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100万件分别用时31年、4年和2年左右,而突破第4个100万件仅用时一年半。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超过七成,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要力量。自主创新为众多科技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核算,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7%,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有效量分别为130.8万件、70.3万件和67.2万件,合计占国内总量的65.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北京集群和上海—苏州集群,占据了全球科技集群排名前五中的三席。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8件。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指标之一,预期到2025年达到12件。

葛树说,“十四五”以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专利创造实现量质齐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8件,较“十三五”末提高5.5件,有望在今年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预期目标。

“高质量是近年来专利工作的关键词,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力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一些核心指标成绩明显。”丛立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比如,2023年,我国专利复审无效宣告结案0.77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4万件。

一些与硬科技直接相关的知识产权也增长稳定。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发证1.1万件。截至2023年底,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7.2万件。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这类知识产权主要针对半导体器件,与国家大力发展芯片,解决‘卡脖子’技术紧密相关,近年来申请量、发证量大幅增长是符合现实需求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李顺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下半年注册商标仅70.9万件

与发明专利相反,2023年我国注册商标数量断崖式下降。

2023年,我国注册商标438.3万件,而2022年为617.7万件,2021年则为773.9万件。

注册商标数量为何出现连续、剧烈的下降?

首先,注册商标减少与企业经营情况直接相关。“大型企业的商标布局相对成熟,以往大量新增注册商标来自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活跃度下降,一些中小企业不再冒险选择激进增长。”丛立先说。

与此类似的是,2023年,我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9万件,同比减少25.5%,外观设计专利63.8万件,同比减少11.5%。

其次,注册商标减少与市场经营者回归理性有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些商标代理机构和中小企业回归理性,他们不再注册、囤积商标寻求出售以实现额外的商业利益。”丛立先说。

第三,注册商标减少与治理商标乱象有关。“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治理工作力度,集中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专项行动,常态化打击商标恶意囤积行为,商标注册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也得到净化。”胡文辉在2023年7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从商标市场回归理性和加大监管治理力度的角度来说,商标注册量下降并不是坏事,反而体现出商标生态的净化。”丛立先说。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效商标注册量为4614.6万件,继续保持连年增长态势。

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增长迅猛

2023年,知识产权运用大踏步前行。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8539.9亿元,惠及企业3.7万家。

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未扣除价格因素),占GDP比重升至12.7%。

质押融资普惠力度不断加大。质押登记项目4.2万笔,同比增长49.2%。质押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微企业2.6万家,同比增长44%。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为企业盘活无形资产,筑造市场优势,增强创新发展动能的重要措施。”胡文辉说。

2023年知产大盘点专利、商标数“一升一降”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惠及企业3.7万家

李顺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开始时难度很大。”2008年我国启动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当年融资金额仅13.8亿元。此后,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突飞猛进。

“政府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作为,成为地方政府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李顺德说。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知识产权专家表示,2023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增长之快令人吃惊。在他看来,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还面临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障碍。

2020年7月,我国批准实施的《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评估指南》中,对于成熟市场的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评价方法的指导意见中仍然沿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传统价值评估方法。但这些方法更适用于有形资产的价值评估。

相比之下,发明专利具有独创性,不同专利之间的差异明显,使得其难以找到对应的参照物进行价值评估。此外,专利价值有明显的时效性,随着技术迭代越来越快,专利价值极易发生贬值。

因此,在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过程中,质押融资贷款的期限通常比较短,给贷款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对于银行、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来说,专利商标变现难、变现价值难认定,因此在发放贷款时也面临一定风险。

河北省一家地方商业银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实中,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有的地方采用了“风险分担”模式,引入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多方机构参与,在发生违约情况下按比例承担损失,后期共享违约处置收益。还有的地方采用了“专项计划”模式,多家企业分别向贷款机构出质专利权并获取贷款资金,然后设立专项计划,向证券交易所申报发行,归集现金流偿付贷款。

“但这些较复杂的质押融资模式会抬高融资成本,往往需要政府进行贴息和减免相关费用。”他说。

这亦是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大发展之下需要警醒之处。“一些地方政府主导了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要求地方金融机构加大贷款规模,要在避免虚假繁荣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上述专家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