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热榜风云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文|春尽安

编辑|文知远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从一个小工厂,经过多年的发展,格力电器现已成为业务品种多元化的全球科技产业集团。

格力电器在多年发展中一直坚持创新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

紧跟时代的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名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成功。

一、格力电器资本运营主要历程

1. 初创期的资本运营

格力电器初创于1991年至2000年。

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是由两家国有企业合并而成的,这两家国有企业分别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海利空调和冠雄塑料。

格力电器在这一时期仅专业生产和销售空调,1994年“格力”被注册商标,这一品牌就犹如新起之秀,快速崛起,在广东市场叱咤风云。

在此期间,格力电器的资本几乎都用于在珠海地区以及国内外的扩大生产。

几年之内,珠海总部三期扩建工程宣布完工、巴西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建立完成、重庆分公司也宣布投产运营。

七八年里,格力电器对生产基地的资本投入不在小数。

为其带来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下的格力电器利用其低成本进行扩张,空调销量大增,品牌开始慢慢进入人们视野。

但此时的格力电器只是一味追求生产上的扩张,资本完全没有投入到技术的研发以及品牌的塑造上,也没有发展核心技术。

2. 成长期的资本运营

格力电器成长于二十一世纪的前近十年,2001到2008年这几年间格力电器凭借其规模经济优势,加以区域上的优势,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把控。

成长期间的格力电器把空调销往世界各地,成为了兼生产以及销售空调最多的国际大企业。

与此格力电器不仅只停留在空调的产销当中,而且收购了多家小型家电企业,以求完整的产业链。

为获得完整的产业链,格力电器投入大量资本,对许多小型家电企业进行收购。

与其之前的空调领域匹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家电行业极大增强了竞争力。

另一方面,格力电器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将大部分的经营收入用于产品的研发。

从而对空调以及冰箱等家电的制冷工艺等核心技术达到掌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成熟期的资本运营

格力电器成立于2009年,自此格力电器进入成熟期。

借助于前些年间成长期资本的良好运营,2009年开始格力电器的销量开始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增长,同时也带动了销售利润的增长。

在研发投资效果明显的推动下,格力电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相继获得多项专利发明,在创新道路上大获成功。

董明珠从2013年上任后,一方面带领企业深耕制冷空调领域,另一方面董明珠逐步带领格力从单一的格力空调为主业到实现产品业态多元化。

在这个阶段,格力在继续深挖空调产业的灵敏的嗅到了智能化家居和新能源有巨大发展潜力。

于是这期间的投资战略重点转向了智能家居和新能源领域,实现由产品占优势转型为技术占优势。

二、格力电器资本运营环境分析

1. 宏观经济

近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放缓,虽然2017年增速实现小幅增长。

但近几年持续下降,这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发展欠佳。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劳动力、水、电、煤气等生产要素成本发生变化。

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家用电器补贴从市场上撤销,这将给家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2. 法律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司制等法规的陆续出台,我国市场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

《公司法》、《税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发布更好地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进行了补充与完善。

同时也为各中小企业的运营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树立了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秩序。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与施行,可以引导企业的经济活动向积极健康的一面发展,起到约束和控制企业行为的作用。

3. 行业竞争

当今家电品牌丰富,家电行业无疑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中质量与口碑都较好的是格力电器、海尔集团、美的集团这几个品牌。

但近几年,格力和美的略微领先于其他品牌,它们在销售渠道、产品质量和核心技术上更具优势。

整体而言,家电企业的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从生产的产品类别上来说非常相似。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开放以来,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人们保守的消费观念也开始慢慢成为过去式,简单的满足需求已不能真正的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快乐,人们开始更加追求享受。

在未来,人们对家电的需求不仅仅是能够使用,而是更多的追求环保和智能化。

如果企业不注重研发,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一)内部环境分析

1. 财务状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83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0.4%。

随着公司发展日益壮大以及不断投资开发新产品,为了平衡好日常经营和开发投资,公司需从别的途径进行融资。

公司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国债、企业债等形式融入大量资金。

为公司项目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保证了公司项目投资能按计划顺利进行。

目前,公司投资项目整体经营情况良好,年度投资收益较为稳定,流动性较强,现金流量较好,流动性处于合理区间。

2. 筹资状况

格力电器在成立后的第五年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简称“格力电器”。

2019年,格力电器在家电行业早已成为红海行业的情况下,凭借其独有的优势,依然实现营业总收入1981亿元。

截止到2019年12月21日,格力电器在当年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中展示了其充裕的现金流量。

此时的格力电器拥有1309亿元货币资金,3.6亿元衍生金融资产。

在创新发展不断被推行的中国,格力电器在政府以及社会上拥有极好的授信度,在筹资方面没有太大困难。

3. 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

格力电器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引进了许多高素质人才。

根据入职员工的个人基本资料统计,公司管理高层中硕士研究生占到其中60%,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公司大多数中高级经理大都较为年轻,充满干劲,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格力的总部一方面为分公司提供优质的员工培训,另外一方面又不断对外吸纳优秀的高精尖人才。

在这样的模式下,领导班子的形成让格力发展迅速。

“诚信始终是未来新业务解决方案的第一要务”。

这是董明珠代表格力电器对广大消费者立下的诺言。

为了不辜负消费者对格力的信赖,格力电器在生产中一直遵循着严格的标准。

对产品严格把关在践行格力电器对消费者的承诺,这一直促使着格力继续发展向上、追求卓越。

这样的匠心精神自始至终伴随着格力电器,也使格力电器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典范。

三、格力电器资本运营风险管理问题

整体上来说,格力电器历年来的资本运营是相对成功的。

格力电器的多个并购是正确的。

在自身资本充足,急于开拓市场时,选择并购多家小家电企业,迅速形成了空调生产的完整生产链,打开了市场。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营,公司获取了收购公司的大量客户和研发人才,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完成对新产品的研发。

从公司的财务状况来看,空调销量势头好且有口碑给公司短期以及中期带来了较为理想的绩效。

随后还是凸显出来了一些资本运营的问题。

格力电器经营风险(格力电器的经营风险分析)

(一)偏好股权融资

企业的运营资本除了自有资本外,其他大部分资金都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

既然筹集资金,就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也叫资金成本。

近几年格力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降低,根据格力电器年报显示,格力电器2019年的资产负债率为60.4%,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为63.09%,比去年下降2.69%。

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可以得出结论。

在格力电器的资本结构中,股权融资比例相对较高,格力电器偏好股权融资。

事实上,这并不利于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不利于企业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

(二)主营业务单一

格力电器的主营业务一直是空调,并且空调产业也帮助格力电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空调产业发展较早,且目前市场也接近饱和状态。

我国空调销售量增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目前国内空调的产能已经过剩,库存长期处于高位。

空调是必需品,但并不是消费者会反复购买的商品。

如果格力电器仍以空调为核心产品,在研发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格力无疑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四、格力电器资本运营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我国的立法程序等存在严重滞后性,这就导致企业在资本运营活动中存在不规范操作。

企业经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倾向于向外扩张,试图扩大经营范围,但其内部管理体系却缺乏科学的管理。

这使得公司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企业就难以抵抗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企业资本运营难免受到负面影响。

虽然在企业里不乏一些思想先进的管理者,在日常的资本运营管理活动中,这些管理者会审时度势。

采用合理的资本运营方式管企业,使企业的经营范围扩张到更大的市场,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对资本运营开展研究的时间较短,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够丰富,我国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

由于对资本运营了解不深入,一些企业在选择合适的资本运营模式时走了很多弯路。

1.目标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自成立初期到经营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对自身企业目标没有清晰的认知。

不能够适时设定一些与其经营情况相适应的目标,从而错失了很多时机,走了很多弯路。

就如多年前史玉柱盲目扩张建立巨人大厦一样,很多企业也是在没有完全认知自身的情况下,头脑发热就进入到一些原本本企业没有涉入。

但却也驾驭不了的行业,与该选择的领域渐行渐远。

本以为多领域的投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却忽视了没有计划的扩张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不是初衷那样。

2.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的资本运营很大一部分源于我国市场环境的向好。

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者开始认识到市场的饱和,资本运营对于其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由于前期没有参与企业资本经营活动的实际操作,加上本身就对这一方面的运营没有充分的认知。

资本运营的利弊分析不够清晰,企业管理者往往不能充分、彻底地分析市场。

对自我定位不太准确,设定一些不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使企业走向错误的经营方向。

市场需求也在迅速变化,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最后企业的资本运营行为就会畸形于市场需求,二者无法相互匹配,对企业的自身经营也产生极大的不良后果。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筹资活动,只是凭借经营利润来充入资产,那么这样是难以满足资本需求的。

企业有股权筹资和债券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债券筹资这一方式,往往伴随着企业承担比预期要高的成本。

如果债权人突然要求偿债,那么资金的紧张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轻则让企业周转困难,重则会导致公司破产。

信息不对称在企业之间是导致其风险的一大因素,在企业与合作方进行相关的经营活动时,由于企业双方信息并不能做到完全一致。

所以企业通常由此而蒙受很多损失。

例如一个企业对另外一家企业的债券进行了投资。

但是却不知道其经营上的漏洞或是债务清偿的能力,那么这家企业很有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最终承受相应的损失。

3.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无形资产是相比于股票和债券,更加重要的一项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涉及一些技术相关方面的资产,比如发明专利等。

无形资产对于资产运营是不可缺少的,涵盖了企业的主要业务,其中像知识产权这样的无形资产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

在资本运营的时候,拥有足够多的知识产权当然更可能会被认可;

人力资源是企业与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在资本运营当中,如果缺少了人力资源,就无法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对资本运营的理解不全面。

很多企业对资本运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很小的层面,他们把资本运营和企业用资本进行投资混为一谈。

资本运营只不过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方式,企业追求的始终都是最大化的利益。

5.企业的资本运营与政府信息脱节。

现如今随着企业的不断增加,有很多小型企业在本身就不太规范的对外在的政府政策等也没有详细的关注。

在其他企业已经享有很多政府优惠的还在处处碰壁,错过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6.盲目扩张,导致内部不兼容。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很容易走上盲目扩张的道路。

企业盲目的扩张,会导致企业主业不清晰,降低企业对主业的重视程度和业务范围的多样性。

由于不能突出主业的优势,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使企业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

对大量收购而来的新兴产业缺乏充足的管理以及经营经验,同时企业在新收购的产业由于人员、经济等原因而缺乏管理。

最终在其领域难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竞争力。

最终的局面企业涉及多个领域,但是却在各领域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领域。

7.财务观念落后。

很多企业管理者有自己的一套观念,并坚持认为自己的想法总是正确的,不肯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固步自封的企业思想,直接对企业的资本运营产生了负面影响,让企业里一些敢为人先的优秀管理者无法大施拳脚。

最终只能墨守成规;同时落后的财务观念也降低了企业资本经营的效率,导致企业经营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