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要闻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张玉桂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称,“印太经济框架”(IPEF)大多数成员国在过去十几年逐渐加深了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无论报告的真实意图和动机如何,它都揭示了全球产业链难以断裂的事实。据日本媒体不久前报道,中国资金正在“席卷”那些被认为能够取代中国的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都是美国和日本眼中的所谓“友好外包”国家。这些再次证明,美国想要打造一条排除中国的供应链越来越困难。

近年来,美国和西方政客加紧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试图将“中国制造”硬生生从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中剥离出来。但有关国家和市场本身都保持着理性。就连以微软、高通、英伟达等为代表的众多美国工业和科技巨头,面对庞大且不可替代的中国市场,也在做出理性决策。虽然他们会关注美国政客对中国的负面言论,但不可能贸然选择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全面“脱钩”。中国的科技发展和产业规划相当严谨,国家动员能力世界一流。尽管美国国内不乏与中国产业和科技“脱钩”的叫嚣,但国际产业和科技资本知道,失去中国市场将不可避免。负担很重,特别是中国很有可能、也有能力重建新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作为最后的手段。

深谙市场理性的美国财长耶伦近期访华期间多次重申,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相信这也是她作为美国最高财经官员对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现实的客观认识和判断。就连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在国会作证时也罕见地发表声明,称将美国与中国脱钩“将是愚蠢的”。这些事实表明,美国一些高官其实已经意识到与中国“脱钩”将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因此,他们开始转移话题,声称美国并没有试图与中国“脱钩”。美国曾口口声声说要在全球经贸体系中打压、排除中国。一方面鼓励和引导跨国公司和资本将供应链和产业链迁出中国,另一方面千方百计重振美国国内制造业。不得不说,美国长期的制造业回流和出口倍增计划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说是事半功倍。

实践再次证明,在世界经济事实上高度一体化的今天,21世纪以来形成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分工格局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持续稳定的利益。两国产业和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领域都存在“断骨连筋”的关系。如果忽视这种经济和产业联系,一味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打压中国,构筑不切实际的“小院高墙”,不仅会成为无底线的政策黑洞,最终也会伤害数百万人。人山人海。美国消费者的自身利益。

脱钩中国境遇下中国如何应对(脱钩中国境遇下中国如何应对)

当然,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从来都不是浪漫的。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加上美国在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更加渴望维持霸权,正在将中美推向全面的战略博弈。从国家利益竞争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重构的本质是如何在战略竞争与合作的框架内构建中美21世纪的角色定位。只要中国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特别是用好对基础和前沿科技的战略投入,立足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努力做久远的事,通过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贸易价值链上,中国经济规模将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力争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核心产业竞争力、技术水平、国际声誉不断提升,美国拉帮结派打压中国的意图将进一步破灭。正如现在不得不承认与中国“脱钩”是不可能的一样,美国决策者也必须更加冷静地坐下来与中国进行战略沟通,更多地通过双边战略对话来消除分歧。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