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

所谓数据资产入表,是指数据资源可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入表。数据是资源和资产,这一概念正在渐渐成为共识,但之前在会计处理上却并不这么认为,它主要是成本,比如数据分析公司要进行数据分析,就必须外购大量数据,这就是一笔巨大支出,是财务成本。但未来,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这些成本将会转为一笔资产,用于研发的数据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用于出售的数据可以视为存货。成本变资产,自然大受市场追捧。

数据资产全景图(数据资产什么意思)

随着数据资产入表相关规定正式落地,中国随之迎来了“数据资产”时代。而这项规定再往前追溯则是去年12国务院出台的“数据二十条”,其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和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

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家的长期战略,数据资产入表只是其中的一步,但对资本市场而言,当“数据”和“资金”“设备”“技术”真正获得同样地位,必然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数据资产的溢价,就直接意味着整体资产的增加,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据申万宏源测算,在相应假设条件下,全行业1%的数据仅一次交易就可直接带来超过150亿元的净利润,东吴证券在研报中则认为,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数十万亿元,有能力接力土地财政,因为两者同为十万亿级别的市场。按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所言,国家社会面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1500万亿元,如果数据资产入表,可能再创造100万亿元新增资产规模。

“有能力接力土地财政”的设想在当下有点超前。因为几千年来土地作为重要资本早已是地球人共识,个人、企业、国家对其价值的认定是一致的,但数据要实现“价值共识”却才刚刚开始,在数据生产、流通、使用等过程中,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等相关主体对数据有着不同利益诉求,土地资源是恒定的和稀缺的,但个人却同时又是数据的生产者,要厘清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单是建设一套称成熟的市场体系,短时间内就很难做到,遑论接力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就别指望了。

但从长远看,如果认可人类数字化生存将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所趋,那么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其前景也不容置疑,或许几十年后,与数字资产相比,土地是小资产。

(作者系资深互联网产业观察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