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对于我们实体来说,‘产业改革’是一场及时雨。”

创业16年,杨志良终于在今年6月买下了一套自己的厂房——。

近一年多,杨志良发现身边不少朋友都入驻了中山“工改”而来的工厂。

这是一个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在中山买地建厂,“工改”用地成为市场上的“热点”。外沙科技城销售总监张淑梅对此表示赞同:“很多企业家互相介绍买工厂。”

自2022年1月4日中山正式打响“产业改革”攻坚战以来,“产业改革”在中山已经推进了一年半的时间。各界的观望、评价、讨论已经持续了一年半多。 ——的“产业改革”能否成为中山经济重新崛起的关键变量,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今年上半年,中山实现GDP增速5.5%,位居全省第四,在珠三角地区仅次于深圳;工业投资增速达到50.8%,位居全省第二。

中山打了一场“翻身仗”。

有人会问:“产业改革”的效果体现在哪里?

8月23日,中山市召开2023年上半年全市“产业改革”工作总结会议,透露了一组数据:“产业改革”以来,中山已拆除清理低效企业2.3万余亩。工业用地,新引进企业147家,服务当地企业221家,预计带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

“都说要推动传统企业持续升级,‘工改’就是中山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胜负手。”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半年度全市“产业改革”工作总结会上强调这一点。

从一年多的成绩来看,“工改”对中山最大的改变,不在于经济增长的“果”,而在于高质量发展的“势”。

由华中路转至赤岗路,就进入小榄镇永宁社区的“工改”天王花园。

在靠近马路的一栋7层工厂的一楼,一条70米的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加工轻薄型商用卷纸。当生产线来到墙面时,路径“转弯”成与地面垂直90度,与墙面平行的生产线穿过屋顶与墙面之间预留的间隙到达二楼,一楼的产品被运送到二楼。这里继续自动切割和包装。

一楼生产线边缘,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不时在调试设备。

这栋10000平方米的厂房属于广东美轩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也是首家入驻园区的规范企业。

该公司负责人李艳曾一度产生离开中山的想法,因为老锌铁棚厂房高度无法满足生产线布局,又没有合适的新厂房附近。

让他打消这个念头的转折点是,永宁社区把同样是单层锌铁大棚的园区改造成了高标准的厂房。这让李艳的公司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年产值也实现了2倍的增长。

永宁社区的改造是中山乡镇一年多来低效工业园区的缩影。 “工改”以来,拆除清理低效工业用地2.3万余亩。大片低效、存在隐患的锌铁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高标准厂房和适合持续开发的大面积土地。

高标准厂房一方面解决了制造企业增资扩产的问题,“搬进来”的配套设施也为成长型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

由于“工改”政策允许满足一定条件后出售厂房,很多企业在自己“工改”后,不仅将部分空间用于增资扩产,还出售、租赁厂房。多余的空间给其他企业,优先选择与自身产业相匹配的上下游企业,从而形成一个小的产业生态,也就是常说的“上下游都是上下游”。

位于火炬开发区的联塑海峡两岸科技园(以下简称“联塑园”)“诠释”了这一理念:中山市力可硅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先伟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生产,已扎根中山10年。搬迁到以联塑园区为产业链主体后,供应链商家也在这里买了工厂。坐在王先伟旁边的园区老东家、——韩通激光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晓聪也很高兴有上下游合作伙伴:“他们可以使用我们的设备,这样就节省了一个成本。”成本很高,每个人都可以双赢。”

联塑科创园一期两座新工厂交付使用。

另一方面,连片的工业用地也吸引了制造业巨头和产业集群,这是一个培育和完善产业链的过程。

今年4月,投资30亿元的三花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在中山市智能家电产业园黄埔港片区落成。另一边,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一年前还是大型低效厂区,如今已完成1061亩连片土地的编制,正式对外供地与12家家电领域专新企业签约。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已开工建设6个项目。与顺德容桂隔江相望的中山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正在进一步迈向“北一体化”。

“不要简单地说上级有规定就不去尝试,因为低效工业园改造本身就是一场改革。”郭文海强调,“改革,就是遇到新问题去解决,破旧立新。如果上级的政策都吻合了,那叫落实,不叫改革。”

正是因为改革的强大推动力,才出现了数百起案例:

还有更多案例:新能源巨头明阳电气增资扩产项目在清洁能源主题产业园(翠亨新区)开工,厨电行业领军企业华帝厨电数字化智能产业园项目,在小榄镇永宁社区连片“产业改革”地块奠基,半导体产业园所在的三个乡镇一次性签约6个企业项目,投资超110万元。

中山“工改”,改出了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做大产能的信心。

“我算了一下,我们买的新工厂每月的抵押贷款和我们租的两家工厂的月租金差不多,还不如自己买一间工厂。”

杨志亮算了一笔账:他经营的位于坦洲镇的中山市创宇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租金单价为每平方米20元左右,粤光需要投入租金约11万元。因此,该公司在神湾镇外沙科技城购买了一座4层厂房,总面积3700平方米,单价为每平方米4100元。在杨志良的计划中,公司搬到新工厂后,一方面将在过去纯加工的基础上开始增加研发环节。团队的公司治理结构。

“‘工改’是好事,因为无论是出售还是出租,‘工改’都是要给市场带来一批新工厂,这不仅可以冲击原来租赁中的高租金状况市场,也让像我们这样购买厂房的小规模企业很难有机会购买厂房,而且可以用抵押贷款支付。”杨志良表示,“工改”解决了制造业企业家的痛点:降低了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租赁成本,为他们提供了购买土地和厂房的能力,为企业提供土地空间和产权。权利。

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

首先,据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计,2022年中山推进“产业改革”后,该市当年成功出让工业用地67块,为近年来最多。截至今年8月11日,已出让50块工业用地,与过去五年(2018-2022年)每年平均出让土地数量几乎持平。

数据之下,有来自基层一线的案例和做法:黄埔乡大岑村自5月底第一家企业买地以来,不到三个月就成功出让7块工业用地,而整个黄埔镇近五年(2018-2022)平均每年出让工业用地不足4块。雪乐电器有限公司率先入驻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区)。负责人潘洪实现了家族三代人创业买地的梦想。厂房。”

黄埔镇大岑村连片土地千亩。

结束租用工厂的徘徊,获得购买工厂和生产的稳定,是很多制造业企业家的夙愿。

“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工厂。”广东赛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海洋的态度十分坚定。短短一年多时间,其公司规模从2000万元扩大到近3亿元。

然而,这样一家潜力十足的企业却因为没有满足发展需要的厂房而险些离开中山。

今年7月,沙溪镇斯诺德智能制造产业园封顶。对未来没有后顾之忧的陆海洋,排满了日程,带着公司产品参加世界各地的展会,推动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

作为火炬开发区联塑园的开发商,中山市诚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云坦言,中小企业拿地、卖地非常困难。厂房的最佳机会。”罗云表示,由于联塑园区设计了多种层高、面积组合的厂房,并分层销售,以匹配各类企业的需求,当项目推出销售时,将会有成为刚需的企业家。大家都很热情。

这表明中山实施“产业改革”后,全市国有工业用地出让数量大幅增加,中山产业空间再开发已初见成效。

第二组数据来自官方统计。南方+记者了解到,2022年中山市工业厂房平均租金为15.7元/平方米月,2023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5元/平方米月,降幅约为4.4%。

一些城镇街道趁热打铁,掀起整顿提高工业成本的“二房东”热潮。

例如,位于古镇镇的中山市金宝斯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宝斯公司”)就是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总经理王平透露,由于相关成本过高,企业发展计划一直没有进展。

“二房东”挤压实体制造企业,让当地政府出手:立即清理企业所在村级工业园区的“二房东”,效果立竿见影:租金单价上涨(包括共享费用)下降了15%。金宝斯公司立即租下了整栋厂房。

这表明一批“工改”高标准厂房入市,“工改”前厂房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改善,部分乡镇街道工业厂房租金上涨有所缓解甚至下降。

中山的“工业改革”扩大了制造业空间,降低了“二房东”控制的厂房租金。

在南外环路与105国道交汇处,卡车驶出沙溪镇胡逊村秀山工业区。

“我们也想改变,我们正在制定计划!”沙溪镇户寻村党委书记王建兴在看到其他村通过“以工改”收入翻倍后也信心十足。

2022年户寻村集体收入3460万元。与先进村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王建兴确实想利用“产业改革”的契机,让村里的服装、红木、物流等产业升级,引进更高端的产业。

对于尚未进行“产业改革”的村集体来说,“产业改革”具有将村庄经济提升到另一个层次的吸引力。那么,对于经历了“产业改革”的村集体来说,他们的利益如何获得呢?其核心在于亩产效益倍增,即让此前低产、低效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最大化。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党支部书记谢家和介绍,村里“工改”涉及的60亩土地,原来是一座单层锌铁厂房,面积为不足2万平方米,单价仅为每平方米7元。年租金收入只有150万元。

通过“村企合作”模式进行“产业改革”后,该村不仅会得到一笔土地补偿,合作公司还将为该村建设约6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其中3万平方米将交给合作公司长期免费使用,另外3万平方米将由合作公司出租管理。

那么,从村庄居民的角度来看,“产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租金收入,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支持“产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租金成本。 “产业改革”将成为双方的“零和博弈”。 “?

小榄镇广成路工业园项目。

容积率的提高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过去大量容积率低于1.0的村庄建设用地,在“工业化”之后,容积率已提高到3.0以上甚至更高。改革”。对于一块面积相同的土地,即使厂房租金单价不变,在顺利租赁的情况下,由于总建筑面积增加一倍,总收入也会增加一倍。

例如,小榄镇永宁社区“工改”天王园区前身的锌铁棚工厂,容积率仅为0.7左右,租金约为每月17元/平方米;相反,平均租金低至约15.5元/平方米月。另一方面,由于建筑面积翻两番,村集体的租金收入预计将增至3600万元以上。

在“工改”中,一些村集体还把村集体土地转为国家用地,支持“工改”。政府收储土地后,村民能得到什么?南方+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了两起案件:

一是黄埔镇大岑村。当地采取“现金+房产+停车位+建设期租金损失补贴+回租厂房租金”的补偿模式。参与改造的村民除现金补偿外,其他每股收益将有7000多元/年。

一是南朗街道华兆村。该村马东经济合作社通过“以物换地”的方式,在土地容积率提高后,将部分土地交给政府或企业统一招商,另一部分则划拨建设高层住宅。 -标准厂房。财产和村集体年收入也将从每年30万元左右增加到350万元左右,增长10倍以上。厂房建设期间,村集体可继续获得原厂房租金。

当然,上述两个村子的做法并非孤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空间革命,亩产效益翻倍,是政府、企业“三赢”的结果、村集体。

短期来看,通过“产业改革”,政府、企业、村集体至少要有一方能够盈利。从长远来看,三者必须共同受益。

中山“工改”,改变了村集体收入的传统依赖路径。

如果按照华帝厨电数字智能产业园约2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计算,1672万平方米相当于76个华帝项目的体量。规划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

中流击水有什么作用(中流击水百度百科)

根据规划,到2024年底,预计拆除低效工业用地面积约6万亩。

“产业改革”创造的空间体量谁来“消化”?

从过去的现实来看,中山拥有大量土地产权的民营企业,自行改造的“工改”项目也不少。在当前的“工改”工程中,不乏对中小制造企业更加友好的高标准厂房,而中小企业也是一批进驻新空间的主力军。 “产业改革”。

那么,这些高标准厂房能否引领中山新产业空间的升级呢?

“新区的‘产业改革’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必须要有突破,否则就很难继续下去了。”在近日举行的中山市“产业改革”深入研究座谈会上,翠亨新区“产业改革”工作负责人表示,只有通过“产业改革”,政府才能储备更多的连片土地和土地。吸引大客商,承接高端项目,把深圳经济合作区做强做实。

“如果只建高标准厂房,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匹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解决国企融资、一二级联动开发等问题。”一块地,就这样吸引了大项目。

当时坐在另一端的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产业改革指挥部副指挥员陈惠东也表示赞同:“‘产业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没办法建造大量高标准工厂。”

中山市和各镇的“工改”规划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工改”需要推动大面积连片地块的维护,对于明阳电器、华帝、三花控股、欧普照明等来说。这些龙头企业为引领全市制造业预留了空间。

今年签署的几大合作合同中,明阳电气、华帝等项目直接使用“工改”搬迁土地;三花控股、欧普照明、广东医谷、新麦奇等。虽然项目用地并非直接来自“工改”,但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当地连片土地整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花控股直接落地中山市智能家电产业园。

在研发、制造、分销等方面具有综合竞争力的连锁龙头企业,其龙头效应是中小企业无法替代的。为了吸引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连片土地必不可少。

东风镇民乐村“产业改革”项目。

据统计,中山通过“工改”完成连片100余亩用地49块,总面积9300余亩;十大主题产业园区共有“工改”拆整理项目285个,面积接近9800亩。

中山“工改”,改出了新产城空间。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几辆粤B牌汽车驶入位于中山市小榄镇泰业路的路金湾高端环保共同产业园(以下简称“路金湾园区”)。

下车的几位五金领域的企业家带着自己公司的环保问题参观了工厂,希望在这里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新年以来,来绿津湾园区看厂的外商络绎不绝。

产业园投资方负责人、广东粤江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廖瑞斌是深圳市表面处理行业协会联合创始人、副会长。一年多前,他就下定决心,带着团队来到小榄镇,致力于这个环保共同产业园的发展。

“一期很快就会投入试生产,今年年底基本成型,二期明年年底建成,到时候大家就会看到我们新的产业形态”。廖瑞斌说道。

绿津湾公园的这个角落曾出现在7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2分25秒的画面中,当晚后就被各大媒体转载。频道之后又一个现象级话题的讨论。

为合适的企业预留优质空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强者在中山绽放,让当地经济发展持续繁荣。

建设中的大唐盛世中山富沙应急产业园。

以中山南部的三乡、神湾镇为例:今年上半年,两镇GDP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投资增长数据也十分亮眼。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完全“南化”的“产业改革”项目。

“澳门的中药品牌非常成熟,但澳门的土地资源有限,‘产业改革’给了我们澳门企业开拓内地重要市场的机会。”刚刚毕业的方俊豪跟随父亲来到中山,出任中山市龙耀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中山古河中药综合产业园的运营。通过与粤港澳其他领先药企合作伙伴在中药材供应链管理服务和产品渠道服务领域合作,打造集中化的医药健康研发、加工、生产、包装、仓储古河村的物流。集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创新型综合产业园。

今年5月,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的珠海普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神湾镇外沙科技创新城四楼购买了近1200平方米的厂房。 “我们不仅想买自己的厂房,还想在园区有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所以我们一直在关注周边的科技园区。”总经理顾连军对比湾区工厂,最终商定外沙科创城单价约为3700元/,并透露周边工厂均价在4500元/左右。顾连军算了一下,从原厂址开车到外沙科创城仅需30分钟左右。如今,外沙科技城一期已完成全部招商工作。项目一、二期已成功与79家企业签订厂房采购协议,其中珠海企业13家,以及深圳、惠州、东莞等地的多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外沙科技城开发商方成义本身就是一家深圳企业,最终选择将总部迁至中山。

放眼中山全城,湾区众多企业进一步加入“中山制造”:6月底,中深经济合作区问世,“一中心三基地”布局位于翠亨新区和火炬开发区。黄埔镇智能家电产业园的火热建设吸引了一批顺德企业,顺德项目中山建设推动了两地家电产业深度融合。入驻小榄镇月深湾区智谷智能锁产业基地的,不少是来自深圳的达标以上企业……

便捷的交通、低廉的成本、适宜的环境、完善的产业生态,使中山逐渐成为“商人必去之地”。据统计,通过“产业改革”,中山新引进企业147家,服务本地企业221家,预计带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

中山“工改”,改出了新的制造业“盟友”。

“‘工业改革’对中山来说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中山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土地存量改革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产业改革”以来,中山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有哪些变化?

答案就在“产业改革”的场景中。

8月8日,中山市南区“工改”项目会昌工业园奠基,项目用地不符合省级“三旧”改造地块、仓储标准,因此从逻辑上讲,它没有资格参与“工作改革”。

“低效不是低效,不是政策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多次提及。实际操作中,有的企业产值绝对值并不是很低,产能并不算落后,或者建设时间在2010年及以后。中山之所以选择完善政策、降低门槛,让这些企业参与“产业改革”,更多是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

这一思路可以从中山市近年来的一系列行动中得到印证:

市场上部分企业有空置厂房,部分中小企业有购买厂房的需求,因此工业产权分割销售政策应运而生;

在落地过程中,企业因手续繁琐、耗时长而遭受损失甚至损失。 “产业改革”审批流程减半,审批效率提升7.5倍。全市建设项目实现常态化。 “拿地、开工”;

该公司曾因历史遗留问题,用地手续不齐全,无法申请进一步建设新工厂。中山随后出台了一项政策,通过“产业改革”改善土地使用程序。在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解决了公司当前的燃眉之急……

促活求变,更多的机制体制改革在发生。

今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质量制造强省的意见》发布,提出增强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能力发展。此前发布的《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包括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工业经济和工业园区的振兴。

对于乡镇分布广泛的中山来说,“产业改革”成为全市推进制造业和“百万工程”的重要举措:村集体建设用地可实现从“资产”改为“资本”;村集体的土地资源可以成为农村制造业发展的动力。

郭文海强调,“工改”是中山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大道,是“百千万工程”这盘大棋中的“关键一子”,必须落好。

近日,中山市提出“亿元工程”“1388”行动。第二个“8”是“兴村八项行动”,其中一项就是实施“三地”改革行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探索全区土地综合整治,解决农用地“碎片化”问题。

此前发布的《中山市进一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实施方案》也提到,中山将试点集体经营建设用地进入工商业项目市场,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要素盘活。

可见,中山针对村庄建设用地产权归属、征用、闲置、碎片化等问题,正在探索一条既保护村民利益又符合市场运作逻辑的道路。在过去。如今,“村企合作”等“产业改革”模式就是一种尝试。

中山“工改”,改出了新的政企合力、市镇同心。

推进会就是要交流好的做法,研究遇到的问题。”

在8月23日召开的半年工作总结会上,郭文海再次以“现场办公”的形式向全市各部门和镇街道干部开放,为全镇“工改”干部和街道。

与普通总结会议不同,本次会议采用圆桌讨论的形式,镇领导面对面讨论“产业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希望市政府能够尽快出台装修权公开转让的支持政策。”针对目前土地连片养护的现状,翠亨新区相关负责人率先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我觉得翠亨目前的探索方向是对的,只要有利于不断收储,省里的政策就可以尝试突破,这叫改革。”郭文海责成市“产业改革”指挥部负责实施调研。

很快,镇街道干部就开始了连续的“抢麦”环节:

“希望市里能够给予资金支持,加快我们的收集和储存速度。”

“希望能够对多个案例的统一奖补政策进行补丁,并统筹分配指标。”

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完善、规划指标、部门协调等推进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郭文海一一回应,要求相关部门研究部署、推动落实。

有了思考,你就不会担心方向;有了思考,你就不会担心方向;有了思考,你就不会担心方向。有了行动,就不会害怕困难。

一年多来,中山全市上下日以继夜地以勇气和毅力,在地球上谱写了新一轮的“航天革命”,为全省探索“广东生产、广东卓越”提供了经验。前不久,“产业改革”在央视《新闻联播》大版块专题报道,足以说明中山的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样本意义也得到了充分的分析。

但也必须承认,中山这座制造业城市仍面临历史性和结构性挑战。产业生态、产城空间布局、城乡协调发展等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令人兴奋的是,一年多来,中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退市的制造业项目最快5分钟开工建设,工业园亩产增长数倍甚至数十倍,并签订了数百亿合同。制造业合作协议……“产业改革”初步开启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打造制造业新动能。

如果说一年半前,当“产业改革”大幕拉开时,中山点燃了“凤凰涅槃”的决心,那么半途而废,经过500多个日日夜夜的探索和创新,中山已经牢固树立了“凤凰涅槃”的决心。其“稳扎稳打、长远发展”的信心。

“‘工改’的路我们越走越清晰,‘工改’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正如郭文海所言,在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条路上,中山找到了一把钥匙和切入口,这把钥匙就是“工改”。

中流击水遏飞舟。

改革道路总是充满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总是需要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挑战。但总有不畏风雨的勇气,面对艰难险阻的力量,汇聚成推动中山前进的历史潮流。

【协调员】罗丽娟

【撰稿人】陈少红、鲍蕾、王浩宇、罗丽娟

【作者单位】: 陈少红;鲍蕾;王浩宇;罗丽娟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