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恒大财富450亿(恒大财富被围)

2023-06-04 | 财经资讯 | metwinkle | 28°c
A+ A-

2023年5月31日18时许,恒大财富突然发出公告称:

自2021年9月以来,公司全力推动资产处置筹措兑付资金,共完成20期兑付,并于今日(5月31日)进行本月兑付。因公司资金回笼情况不理想,本月可用兑付资金不足,无法按原标准兑付。

公司将继续推动资产处置,努力筹措兑付资金。

看起来,自2021年9月暴雷以后就没有更新的恒大财富官微,冷不丁地给了大家:

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

? 2000元/月的兑付压垮了恒大财富?

这不是恒大财富第一次降低兑付标准,而是它坚定的既往策略之一。

2021年9月,恒大在港交所承认无力履行理财担保。在一片兵荒马乱之下,9月13日,恒大财富发布了第一个兑付方案,大致内容是:

1,对于未到期但要求提前兑付的部分,可选择以实物资产抵扣——住宅7.2折、公寓5.4折、商铺与车位4.8折。

2,对于已到期部分,可选择现金兑付方案——到期当月月底兑付10%,剩余部分每3个月兑付10%。

当然,恒大财富还通过“房车宝”平台,为购买了恒大房产但未付清尾款的客户提供“理财冲抵购房尾款”活动。

但在风声鹤唳之下,聪明人都明白资金链断裂对房企意味着什么。多数听劝的投资者务实地选择了实打实的现金兑付,像是恒大海花岛之类的项目完全无人问津。

大家的想法很一致:

按照当月兑付10%、以后每季度兑付10%的方案,两年多即可偿清。这不比虚无缥缈的烂尾楼强啊?

然鹅,大家还是高估了恒大的财务状况。

在即将支付第一个“每季度兑付10%”时,恒大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了一个兑付方案调整公告:

1,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向每位投资人兑付本金0.8万元/月。剩余本金低于2.4万元的以剩余本金兑付完为止。

2,2022年3月及以后,公司将积极筹措资金,后续兑付方案将于3月下旬公布。

按照这个方案,在2022年第一季度,只有理财投资总额在8万元以下的投资者,才勉强与最初兑付翻案持平。但考虑到被裹胁的恒大财富客户多数是恒大利益相关者(例如房主、供应商,以及强制参与的恒大员工),低于8万元的“幸运儿”是绝对少数…

这鸡贼的方案令人牙酸,大家都催眠自己“这是一个临时方案”,还是把希望寄托在3个月之后的“新”方案吧。

而在2022年3月后,恒大财富原形毕露,把“暂行”方案转正,让投资者继续领取8000元/月的兑付。

这一拖,就拖到了2022年11月30日,投资者等来了补丁叠补丁的兑付方案第三版:

因资产处置及兑付资金筹措不及预期,为保障投资人权益,经研究决定,将现行每人每月兑付80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兑付2000元,其他内容不变。

如果说,之前8000元/月的兑付还可以让人勉强度日,2000元/月的兑付,完全是逼着大家喝风餐露,往躺平方向培养啊。

而到今天,就连这区区2000元/月的遮羞选项,恒大财富都不打算遮掩了。

某匿名网友发图称,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恒大财富给投资者兑付了足足:

恒大财富450亿(恒大财富被围)

467.61元。

恒大财富明明可以直接抢钱的,但是还给了你高达三位数字的慈善款。

他真的,我哭死…我不会形容,许老板真的好有“责任”。

? 恒大还有什么值得变卖的资产?

恒大财富打破定期兑付的最后底线,反映出一个冰冷的事实:

即使时不时曝出“恒大汽车下线”、“恒大物业拟复牌”、“重组方案即将出炉”等振奋市场的消息,但恒大的资金流状况依然在肉眼可见地式微。

2023年5月29日,恒大地产发布的公告中说到:

截至2023年4月末,发行人标的金额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共计1426件,标的金额总额累计约3495.53亿元;截至2023年4月末,发行人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不含境内外债券)累计约2724.79亿元;此外,截至 2023年4月末,发行人逾期商票累计约2459.87亿元。

据《华夏时报》统计,截至2023年4月末,上述提及的恒大未清偿到期债务等三类事项共涉及金额近:

8700亿元。

相比起2022年被接管时曝出的万亿级别负债(注:另有数量庞大的表外负债不计算在内,《财新》曾估计表外负债达数千亿),恒大确实在努力偿债,为此不惜大肆“卖卖卖”,被列入资产清单的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1. 恒大物业(许家印个人持有60%股权,曾被视为恒大最优质资产,但自从爆出挪用百亿资金给恒大输血后,恒大物业的价值一落千丈);

2. 恒大金融板块(由于盛京银行已被沈阳国资接盘,目前主要是恒大人寿与恒大财富,前者已被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质押,后者涉及非法集资问题);

3. 恒大汽车板块(房车宝已经悄无声息、恒大汽车拟债转股,唯一利好的,可能是参股的法拉第未来,不过贾跃亭的操作,你懂的);

4. 恒大足球板块(恒大足校已被广州足协接管,恒大足球场及土地被回炉转让);

5. 酒店,影院,写字楼(恒大撤离了深圳总部,拟出售香港恒大中心,但依然有广州恒大中心等写字楼)、

6. 恒大地产。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在经过一番处置后,恒大剩下来的资产中要么是有毒资产,要么是面临复杂的转让门槛,唯一可以指望的是恒大地产,或者进一步细分为:

恒大地产板块所持有的大量土地储备。

按照恒大2021年在港交所发布的半年报(那是恒大最后一次发布财务报告),恒大共拥有778个土地储备项目,规划面积达到2.14亿平米,原值为4568亿元人民币。

如果许家印在房地产尚未沦为“困难行业”的2021年壮士断腕、大规模出售恒大的土地储备,可望在当时缓解40%的负债压力。再加上由此撬动的资金,元气大伤的恒大纵然会退出一线房企的行业,但企业的危机有望推迟甚至脱困(参见之前万达王老板的操作)。

很可惜,在2021年恒大美元债危机期间,许家印在多个公开场合强硬地表态,绝不考虑靠售卖项目还债。甚至在恒大的复工复产专题会上,许家印面对4000多名各级领导、债权人、合作伙伴…依然豪横地说:

原则上恒大10年内不买地,但现在也不能贱卖土地。

20多年的狂飙突进表明,中国房地产开发游戏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拿地。拿地环节是对房企资金、人脉、执行力的综合考验,土地储备是衡量房企实力的终极指标。

在《许家印难舍恒大物业:合生创展眼中的牛夫人,是恒大集团心头的小甜甜》一文中,我曾经说过许家印的心态:

赌性颇重的许家印宁可割肉出售非上市公司资产及上市公司股权,也不愿轻易舍弃土地储备,这恒大作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许老板东山再起的希望。

? 恒大的土储还是香饽饽吗?

2022年10月,位于北京朝阳姚家园的"御翠园"项目终于开盘,这是和记黄埔于2001年拿下的地块。从拿地到发售,李嘉诚囤地长达:

21年。

捂地捂盘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产地产主管部门的感情,并导致了对房企土地储备的“打补丁”:

对于土地闲置认定满1年以上未满2年的,将按规定收取土地闲置费。对于土地闲置认定满2年以上的,市县国土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批准后,就可注销其土地登记和土地证书,同时由计划、规划、建设等部门撤销相关批准文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简而言之,开发商拿地后2年内必须开发,否则国家会收回该块土地。这一“紧箍咒”,决定了恒大“死了都不卖”的策略受到限制。

危机爆发一年半以来,恒大的土地开发受到严重影响,对于即将到期的土储,许家印面前的可选的道路只有三条:

1,因“闲置超2年”,被无偿收回;

2,顺应保交楼的任务,勉力开发;

3,在到期日之前,主动售卖土储。

2021年12月,海口市、三亚市等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公告,无偿收回恒大8块逾期未开发土地,证明有关部门确实会“来真的”。

这也让许老板意识到,第一条路走不得,而且得不偿失。

许家印是真心实意想走第二条路的,按照他在历次保交楼大会上的发言,以及2022年1月发布的《致全体恒大人的一封家书》,被恒大纳入“保交楼”范围的项目达到了:

732个。

这个结果意味着,恒大出售的土储项目极少。这与近期恒大发布的债务重组公告中的数据一致:

截至2023年4月末,以股权转让、土地及在建工程转让、信托、代持等方式,共计已完成过户的房地产项目共计65个。

也就是说,自恒大危机以来,恒大集团出售土地储备类项目的进度是:

2幅/月。

和当年打包出售的王健林、放下身段的孙宏斌相比,许老板对土储爱得深沉。

当然,在恒大被接管之后,许家印的个人意志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目前很多项目的处置与复工,都是地方政府与当地恒大分公司在对接,无需通过公开售卖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能够对恒大土储标的竞价的房企,已经越来越少了。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发布的月报:

2023年5月,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仍在较低位,受热点一二线城市成交占比减少的缘故,溢价率较上月小幅回落0.6个百分点,不同城市间土地市场分化还将延续。

截至5月25日,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总成交建筑面积为5022万平方米,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成交土地总价排行榜上,广东省仅有佛山进入榜单(成交27.4亿元,位列第九),这对于扎根广深、拥有大批大湾区旧改项目(恒大146个旧改项目中,位于大湾区的有131个)的恒大而言,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此,昔日的许家印眼中的香饽饽,目前面临着流动性不足、资产贬值等系列麻烦,变现潜力存疑。

? 保交楼价值几何?

2023年一季度,恒大曾给出了“销售额168亿,同比增长253%”的成绩,虽然难以与榜单前50强掰手腕,但终归还是增长势头不错。

但业内人士指出,恒大168亿的销售量背后,存在两个值得注意问题。

首先是恒大销售以现房或准现房为主。基于恒大巨额的债务压力以及民众对许家印操作手法的深刻印象,大家对恒大的期房退避三舍,唯有预售款直接进政府监管账户的现房,才能让购房者考虑恒大项目。而对于恒大而言,开发现房的短期收益较小,只有期房才能提供更高现金流。

其次是恒大广泛采用降价销售模式。例如恒大在今年3月推出了轰轰烈烈的“万套现房优惠房源活动”,不但优惠范围大,而且打折也够狠。例如长沙某项目直接给出了6折酬宾。

从商业角度看,恒大的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盘活资金,有利于项目保交楼,但客观上却侵蚀了利润,并进一步拉低了原有土储的未来估值。

所以,许家印需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

恒大的自救措施,是不是具有可持续性?

? 走在化债的老路上

恒大财富兑付底线被击穿,其实一点都不出乎大家的意外,这本身就是恒大集团逐步拉人下水的常见套路。但它依然是有意义的。该事件让大家重新警醒:

恒大债务重组的曙光,比常人估计的要难得多。

在《恒大债务重组方案公布,许家印准备向天再借2500亿》一文中,我说到债务重组的两种方式,要么就是引入注资千亿的白衣骑士,让恒大供应链得以运行,通过持续造血逐步回血;要么就是大刀阔斧剥离债务,整合残存的优质资源赢得复活赛机会。

从恒大的基本面看,(以下省略133字)。

恒大不得不另辟蹊径,开始以时间换空间。无论是针对境外债权人4年内不支付现金的“债转股”方案,还是在资本市场反复讲故事(例如拟复牌的恒大物业,例如时不时爆出恒驰新车下线的花边新闻),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

在资本市场噶几波韭菜,让输了不哭不闹的各级投资者为恒大埋单。

故而,本文的中心思想略显直白:

本文从恒大现金流衰竭的表征出发,分析了恒大赖以“讲故事”的资产情况,启发被迫绑上恒大战车的利益相关者去思考,恒大起死回生做大做强的基本面是不是具备?以后遇到相应的“成长性”投资机会,我们有没有必要冲过去抬轿子?

当然,预测企业的成长变迁是非常困难的,绝非几个财务数据能说明问题,有时候管理层的行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我们应该还记得,在恒大财富暴雷前夕,杜某(恒大财富总经理)、丁某(许家印的配偶)等高管抢先兑付,导致信用的坍塌(参见《恒大财富的生死劫:提前兑付的一片雪花,为何引发一场始料未及的雪崩?》)。

众所周知,恒大财富的服务对象(投资人)涵盖了恒大管理层及员工、上游供应商、恒大业主等基本盘,“让领导先走”的抽兑,直接耗尽了管理层的人品与大家对恒大的信心

然后就等到了许家印在恒大万人大会上说的:

要确保所有到期的财富产品尽早全部兑付,一分钱都不能少……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

但现在,恒大财富已经连2000元/月的象征性兑付都不愿意保证,恒大及许家印依然一口一声“恒大财富投资人”,都不愿意叫你一声债权人。

不由得想起了《教父》中的名场面:

我到底做了什么让你如此的不尊重我,你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教父。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