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2023年第一季度,复星联合健康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54.57%、109.14%,偿付能力告急。

文/机构投资家 栗嘉

偿付能力告急,增资补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作为国内第六家专业健康险新生代险企——复星联合健康一度深陷多重舆论危机。风波过后,5月23日,复星联合健康对外公布增资计划。

公告显示,此次复星联合健康拟增发19444万股股份,由上海复星医药、广东顺德科创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两家新股东认购,公司注册资本金由5亿元增加至6.94亿元。上述变更注册资本事项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生效。

那么问题也接踵而来,若此次公布的两家股东增资计划靴子顺利落地,会为复星联合健康险带来哪些变化?该保司近况究竟又如何?未来驶向哪里?

恢复盈利水平,偿付能力却紧贴监管红线

自2016年以来,复星集团已经拥揽财险、寿险、再保险、特殊险、健康险等资质,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业务开始发力。

而备受市场关注的复星联合健康,则是由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宁波西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东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丰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其中复星产业投资占股20%,为第一大股东。

业绩方面,从保费收入和利润两项指标看,今年第一季度,其保险业务收入为10.47亿元,净利润为0.15亿元,这是继2021年扭亏后再次实现了较好盈利水平。具体来看,2017-2022年间,复星联合健康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59亿元、5.2亿元、18.19亿元、24.54亿元、37.14亿元、38.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87亿元、-0.39亿元、-0.74亿元、0.2亿元、0.63亿元。

《机构投资家》发现,目前复星联合健康保费收入构成中,长期健康保险占据大头,2022年在个险和团险业务中总计取得保费收入约31.9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62%,占总保费规模达82.24%,较2021年的74.91%规模增长了7.33个百分点。

进一步拆分产品线来看,复星联合健康旗下去年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分别为四款重疾险和一款医疗保险,其中“复星联合复鑫保重大疾病保险(A款)”实现保费收入最高达8.45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1.78%。这与复星联合收费收入构成相一致,目前复星联合健康主要依赖于专业中介以及银行代理渠道。

复星联合健康的保费收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获取保费的主要渠道是以银保和专业代理渠道为核心。虽然银保渠道产品有能快速扩大保费规模的优势,但也存在产品价值较低、费用高的劣势。

而且相较于传统经纪人代理渠道,银保渠道维系成本高且销售的产品偏重投资属性,对偿付能力消耗快,近些年其不断承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最好的例证。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复星联合健康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较2022年第四季度下降2.2pct和4.41pct,至54.57%、109.14%。而监管的红线分别是50%和100%,可以说是完全贴着监管红线经营了。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复星联合健康急需增资的原因了。所以针对本次增资的目的,复星医药也就明确表示将用于补充复星联合健康资本金,以提高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并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规模急剧扩张,现金流承压骤降

作为国内第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复星联合健康其实曾多次发布过增资计划。2018-2021年三年期间,分别拟增发3.85亿股股份、1.6亿股股份和1.15亿股股份,但最终都是以发布变更注册资本公告形式来获得市场广泛关注,并无实质性落地。

复星联合健康是寿险公司吗(复星联合健康是哪个保险公司)

但好在这期间,增资未有实质性进展时,股东的捐赠资金为复星联合健康解了燃眉之急。2019年和2020年分别得到了来自第一大股东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第五大股东上海丰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5亿元、3亿元的现金捐赠,用以支持公司稳定经营健康发展,增强资本实力。

受益于此,2019年复星联合健康资产总额从2018年的6.7亿元猛增至19.89亿元,增长率高达196.87%,翻了近一倍。2020年则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资产总额达33.43亿元,同比增长68.07%。

伴随着业务的发展,复星联合健康资金快速消耗,现金流端不断承压。截至2022年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已从2021年的3.89亿元减少至1.12亿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复星联合健康就重点提及了未来一年自身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具体来看,以本季度结果显示,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一年公司的净现金流为-1.02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74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62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5亿元,本公司将关注并积极调整投资活动。

可见,尽管复星联合健康一直在强调近期的增资计划是公司稳定经营健康发展的需要,并非仅为了应对目前的市场环境而为之。但如此频繁和耗费巨额的资金进行投资活动却很难不让市场“浮想联翩”。

居高不下的投诉顽疾,该何以解忧?

尽管保费和利润乘势而上,但复星联合健康依旧还有许多顽疾待处理。

投诉问题一直是悬在其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厚雪研究基于银保监会公布的2021年四季度到2022年三季度的投诉数据,进行综合测算后得出保险公司的过去一年“亿元保费投诉量”数据。在人身保险公司中,复星联合健康“亿元保费投诉量”最高,达到41.32件,远超其他公司,是第二名的近6倍,行业平均水平的60倍。

事实上,这并不是复星联合健康第一次亿元保费投诉量居首。比如,在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通报中,复星联合健康的亿元保费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和万人次投诉量均位列人身保险公司第一。

《机构投资家》研究其2022年年度报告时发现,这么多投诉其实主要来源于旗下的一款名为“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险产品,该款隔离保险的理赔纠纷占总投诉产品类型的比重高达85.01%,是本年度投诉增加的主要原因。其因宣传突出“因疫情居家隔离,隔离津贴200元/日”标语而受到市场热捧,但购买了该意外险的被保人居家隔离均达到几十天之久后申请理赔时,多数被予以拒赔。

虽然在被银保监财险部点名,相关产品都进行了紧急下架处理,但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复星联合隔离险”关键词,仍有被拒赔的投诉内容超180条。

与此退保问题也在困扰复星联合健康。其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重要产品“顺福金生意外伤害保险”当季退保率达8.36%,拉长周期来看,该险种在2022年年度累计退保率就已达17.75%。

2023年是复星联合健康董事会的换届之年。据悉,曾担任复星集团健康险事业部执行总裁的曾明光,将会接替现任董事长陈启宇,或成为复星联合健康险新一届的董事长。

而这对于当下面临诸多难题待解答的复星联合健康来说,新任董事长的上任会带来什么?我们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