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原标题:刚刚,北京正式打响了反通缩之战......

文/杨国英

对中美经济表征的反向而行,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妄自尊大,这本质是大历史周期的必然。

昨天,人大紧急通过了1万亿的中央国债增发,市场为之小兴奋了一把。

其实,如果连贯起来看,这次的一万亿国债增发,仅仅是今年反通缩之战的一部分。

今年6月和8月两次LPR的下调、以及从9月起存量房贷利率的全面下调,这些且不讨论了。

仅仅今年8-9月,央妈向商业银行释放超过2万亿的基础货币(其中,8月释放9900亿,9月释放1.1万亿)。

一切的事实均在指向,今年的货币宽松是创纪录的,超大概率会超过2008年。

一切的征兆也在指向,今年的货币宽松之于未来三至五年,超大概率还仅仅是个开始。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中国已经迎来一轮史无前例的反通缩之战。

中国反通缩之战的必然和艰巨,亦如美国反通胀之战的必然和艰巨。

也或者说,在中美之间的互利模式终结之后,美国必须承受通胀的巨大压力,中国也必须承受通缩的巨大压力,这是中美终结互利模式彼此均必须承受的代价。

在过去若干年,中国向美国提供廉价商品,并由此获利规模庞大的贸易顺差,经由贸易顺差的强制结汇,中国央行必须增加发行等量的人民币。

所以,在过去若干年,中国不可能存在通缩压力,存在的是通胀压力——当然,在过去若干年,我们持续通过房地产作为蓄水池,成功压住了通胀预期,这也导致了今天的后患,具体今天不做讨论。

同样,在过去若干年,美国虽然一直是中美贸易的逆差方,但是中国廉价商品对美国通胀预期的压制作用是显著的,这也是美国在过去若干年超发货币(向全球收取铸币税)却通胀不明显的真相所在。

但是,中美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互利模式,在一个大历史周期中,显然是不可能永远延续的,中国不可能永远甘愿做廉价商品的生产大国,而当中国决心向高科技进军时(以半导体为代表),美国也必然会选择疯狂的狙击和打压。

而一旦中美互利模式终结,之于中国而言,在宏观经济的表征上,必然会迎来强大的通缩压力。

原本是外资流入(贸易顺差是关键),现在是外资流出(贸易顺差规模减少也是关键),那么,之前基于强制结汇派生增发的人民币,现在必然会进入反向的收缩区间。

还有,原来为了避免通胀而一直启用的房地产蓄水池,现在货币之水的水位陡然下降,房价自然会迎来结构性的周期压力。

同样,之于美国而言,在宏观经济的表征上,则必然会迎来强大的通胀压力。

原本中国向美国提供海量的廉价商品,现在美国不向中国采购了,或者大幅度增加关税了,或者自己高成本生产了,又或者转向产业链尚未健全甚而静态成本仍然偏高的印度、越南等采购了,而所有的这一切,怎么可能不推高美国的通胀。

推高美国的通胀,这仅是其一。

当中美互利模式终结、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顺差越来越少时,还会继续派生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不可能再向过去若干年一样,持续较高规模增持美国国债。

事实也是这样,最近两年,中国不仅不再增持美国国债,反而持续较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

在中国持续较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之下,美联储就是想转向宽松货币政策,事实也是不敢的,因为那将意味超高的国债发行利率——注意,对于全球市场而言,中美互利模式的终结、以及由此必然派生的中国不再增持美国国债,这对美国国债而言本身就是一个不良的信号。

中国、以及全球其他经济体周期性减少对美债的认购,美国过去若干年在资本端对全球开启的收割模式,显然会进入一个结构性的困境,因为,以中国为首的全球其他经济体,结构性减少对美国(美元)流动性的支撑了——除非美国不停搅动全球地缘对抗甚至战争。

上述就是当下中国反通缩、美国反通胀的历史真相。

而最近两三个月,中国为了反通缩央妈开启了罕见规模的货币放水,而美国为了反通胀美联储继续释放货币收水预期,但是,这一次中美货币走向的加剧背离,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整体并没有再引发系统恐慌——人民币没有突破9月上旬的低点(7.3682)。

这是中国经济企稳是一个好信号。

这对中国资产价格企稳同样是一个好信号。

再说一说今天的市场。

1,李佳琪直播间卷入“底价协议”漩涡

昨天,一位京东采销人员发朋友圈称收到品牌商的律师函,指控京东平台违约修改定价,导致公司产品的销售利润为零甚至负数,同时因为京东的压价操作,导致品牌商与其他客户合作中被动违约,可能触发巨额赔偿风险。

在朋友圈回应中,该京东采销人员直接指出,品牌商需要赔付的“其他客户”是李佳琪直播间,品牌商投诉就是因为双11活动中某款活动商品京东价格低于李佳琪直播售价,违反了品牌商与李佳琪签署的“底价协议”。

此举直接将矛头对准超级头部主播“二选一”的底价协议,并喊话呼吁相关部门介入管理“伪全网最低价”,该事件瞬间引发热议,引起多方关注。

对此,李佳琪背后的公司美One回应,直播间从未要求品牌进行任何的二选一,同时直播间商品的定价权在于品牌,不存在底价协议,不存在“二选一”,还有品牌商也发布声明否认底价协议的存在。

由于三方各执一词,底价协议事件变得扑朔迷离,一时间变成了罗生门事件。

我们认为,“底价协议”在直播带货领域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不然,哪里会有这么多头部主播喊出“全网最低价”?只是这些协议因为相关事件的曝光已经变得隐蔽起来,不再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存在于实际协议中。

此外,这种隐性的“二选一”协议也给市场监管的反垄断调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很多品牌商只能被迫屈从于这种“潜规则”。

2,第二批科创100ETF火速获批

10月24日,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等旗下的科创100ETF正式获批,这距离它们上报仅仅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也是9月15日首批4只科创板100ETF上市后的第二批科创100指数产品。

科创100ETF不仅包含了科创50成份股,还囊括了另外100只市值中等、流动性较好的优质标的,这些成份股平均市值介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中小盘市值特征,与科创50存在明显差异。

在行业分布上,科创100指数覆盖了医药生物(30.6%)、电力设备(19.7%)、电子(18.6%)等科创核心板块,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合。

从首批4只科创板100ETF募集及上市以来的表现来看,科创板100ETF备受市场青睐,截至10月24日,首批4只科创100ETF最新规模合计80.33亿元,较募集规模增长近16%。

今年以来,尽管市场不断调整,但资金借道ETF布局科创板的热情始终未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跟踪科创类指数的ETF今年以来整体份额增加了1048亿份,全市场科创板相关指数产品规模更是超过1800亿元。

这一现象表明,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科技创新领域的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新兴科技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那些汇聚“硬科技”的企业受到了资金的持续青睐,逆势大幅增仓。

3,“蛙化现象”加剧日本不婚困境

今年,“蛙化现象”在日本流行语排行榜中位居首位,简单来说,“蛙化现象”就是打破了童话《青蛙王子》中青蛙变王子的美好幻想,“王子变成了青蛙”。

“蛙化现象”最早是由藤泽申介教授于2004年提出的概念,主要讲述在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现象:当得知自己喜欢的对象也对自己抱有好感的时候,反而会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对该对象的反感或厌恶感。

“蛙化现象”的流行源于恋爱中的情感失落,也是日本Z世代消极婚恋观的投影。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公布的《现代日本的结婚与生育》报告,在18-34岁未婚日本青年中,近七成受访青年没有交往对象,其中每3人中就有1人不想谈恋爱。

该研究所推算,到2040年,日本成年中将有47%的人是单身,这意味着未来的日本将成为半数人口是单身的“超级单身社会”。

分析认为,除了女性在职场的地位提高、更具备自主选择是否结婚能力,以及经济能力限制等因素外,“蛙化现象”的兴起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2020年一项民调显示,虽然学历、收入和外貌依然是日本女性选择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准,但随着日本Z世代的崛起,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更加在意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心理体验,一旦对方的言行不入眼,就会果断放弃,绝不迁就。

刚刚,北京正式打响了反通缩之战......

“蛙化现象”对个人来说是一种选择,但对于国家来说却很头疼,这种现象持续蔓延必将引发生育率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