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热榜风云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日前,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重新开始关注理财产品,到银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的客群人数有所增多。相关数据也显示,近期银行理财市场有所回暖,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止跌回升。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理财规模仍有增长空间,产品供给将更加多元化。

存续规模加速上涨

部分券商研报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末回升1.2万亿元至26.2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增至22万亿元,基本恢复至1月末水平。5月份以来截至5月26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继续增长4000亿元至26.6万亿元。

自去年11月份至12月份的“赎回潮”后,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今年以来逐步企稳,并在今年4月份以来呈加速上涨态势。

就持续增长的原因,有专家表示,主要有两方面:

1)随着商业银行及银行理财公司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产品净值波动,以及市场行情好转,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信心有所回升;

2)5月份商业银行压降付息成本及市场行情、市场环境催生的投资机遇对理财产品规模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银行理财大变化(银行理财现状最新)

具体来看,近期理财产品破净率与收益率均呈现向好态势。据统计,截至5月26日,银行理财公司整体破净率降为3.6%。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5月21日,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近3个月的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3.93%。

多因素助推市场回暖

与银行理财收益率表现亮眼形成反差的是,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及住户存款减少。4月份以来,多地城商行、农商行调降存款利率。5月份以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再次纷纷下架存款利率相对较高的智能通知存款,并下调通知存款与协定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存款利率下调等因素,都增加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使得部分投资者转向理财产品。

居民存款同比增速与存款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居民存款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如2018年初至2020年初,存款平均利率上行,居民存款规模也在加速上升。据某券商团队测算,如果存款利率下降10bps(基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款每月向理财和货基合计“转移”450亿元左右。

多位理财经理表示,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的背景下,投资者希望能购买一些收益率相对有优势的理财产品。

相关数据也表明,居民的投资意愿有所增强。央行此前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减少3.8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个百分点。

从收益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的净值有所回升。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79%、2.32%,环比分别上涨1.24个百分点、1.59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分析人士表示,当前银行和理财公司不断优化投资策略,产品净值得以修复;多家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激发了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存款重新流回理财市场,使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逐步好转。

投资者信心仍待提

近期银行存款正迎来新一轮“降息潮”,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公告,调整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关于降息潮下,银行存款是否会流向理财市场,专家认为,在降息潮下,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动力加强,作为产品供给端,提供更多更合适的产品及更大的营销力度,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银行理财市场的回暖。

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内,银行储蓄转向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展业中的效果并不明显,投资者仍需时间消化。

经历了去年的破净潮,银行理财客户投资风险偏好出现了分化,中小客户更加谨慎会选择储蓄存款,而私人银行客户则是将目光投向固定资产、保险、股市等投资领域,追求更高收益。这对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提升也将是一个大的挑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