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美资讯网,分享每日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未分类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一、寒潮

对于刚离开高校校园的年轻人,每一年都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2023,也不例外。

一方面是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4%,这是自2018年公布此项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且已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统计水平(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从数据可以看出,失业情况整体好转,但年轻人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是就业竞争越来越大:教育部公布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为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去向落实率23.6%(包含因创业、灵活就业、考研、留学而落实去向的),这就意味着4人中有3人找不到工作,将加入社会上的求职大军,进一步造成就业内卷。而今年,我国将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

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

二十大以来,“青年就业”相关词汇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年就业,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小编主要从产业和就业的关联谈谈作者的个人看法。

二、本源

造成失业潮和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服务业不景气了。

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占据优势地位(2022国家统计局年报,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3%、39.9%和52.8%),提供无数就业岗位。譬如这些年很多老百姓还能维持生活,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外卖,快递,滴滴等服务业,容纳了海量就业人口,为失业或者无业人士提供就业兜底。

但眼下服务业的发展却有所下滑,这包括三年疫情的影响,旅游、餐饮、室内娱乐场所等在疫情的冲击下艰难度日,不少店铺都没能熬到疫情结束,纷纷倒闭转让。即使在疫情结束后,虽然旅游业有恢复的迹象,大部分服务业依然不见好转。

这里就引出服务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群众不敢消费了。

一方面,疫情让很多人看到留有一定存款抗击风险的必要。另一方面,大多数群体的消费能力的确在下降:无法想象,一个普通人背负30年的巨额长期债务,还能剩下多少消费能力;更何况接连不断的降薪、裁员、失业潮,让很多人的消费欲望在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降低到仅仅维持生活必需。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服务业不景气,造成岗位减少带来就业难和失业潮;失业降低群众消费能力;群众消费能力降低导致服务业更加不景气。

政府也知道消费对服务业的重要性,因此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发消费券、保交房、汽车下乡等等,但终究治标不治本。

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现有的第二产业,也工业,和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程度脱节。

目前国内高端产业少,低端产业占据主体,难以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提供足够多的对口岗位,而大量低端岗位让大学生来从事,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政府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也做出了相应改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再加上工业岗位普遍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内卷严重、薪资水平低,收入与工作强度不匹配,导致在网络上,对口工厂就业的传统工科,历来是大学生劝退专业。

此外还有舆论和思想观念的原因,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白领比蓝领光鲜亮丽,在写字楼的办公室上班比在机器轰鸣的工厂从事生产更有吸引力。不仅毕业生自己无法放下身段进厂,其家长和亲朋好友也难以接受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毕业进工厂的结果。

况且,在国际环境紧张的当下,海外订单下降,外资撤退日益增加,而中国又是制造业出口大国,不少工厂只得减产、关闭生产线,甚至很多小厂走向关门。工业领域能提供的岗位一天天减少,工厂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有技能的员工,而非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高校培养模式落后于市场需求、年轻人普遍缺乏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一些政策(例如双减)的影响等原因,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出路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失业潮和就业难,首要刺激消费,带动服务业发展。

全国GDP连年增加,但国民消费能力却整体下降,这就反映出财富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少数富人有消费能力,但消费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广大群众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却没有消费能力,因此整体上全国消费能力下降。解决办法很直接:合理财富分配,让更多财富流向群众。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自然愿意消费、敢于消费。

这里也就引出企业层面应该采取的措施。一是要提高员工待遇,这点看似让企业经营者受损,但整体来看受益更多。在外循环受阻,大力发展内循环的当下,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服务业产品,都应让国人普遍消费的起;二是要保障员工休息,除了有能力消费,还要有意愿消费。一个平时有时间和好友下班后聚餐、周末有时间带着家人外出游玩的人,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远远大于一周7天扑在工作上的人。在各行业提高工作待遇,保障员工休息,是行业经营者与员工的双赢。

其次还需要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这也是当前国家在提的,是各地政府工作的重点。

前文提到,当前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国内无法提供足够多匹配国民受教育水平的岗位,形成了大量低端产业岗位招不到人和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矛盾局面。结合历史来看,人类发展中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带来大量新兴岗位,并极大推动经济发展,蒸汽革命如此、电气革命如此,信息技术革命亦是如此。突破技术瓶颈、带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失业潮和就业难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但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投入和时间。

顺带一提,产业升级的背后,离不开科技进步,从这个角度看,应该形成更加纯净、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

科技的发展有个特点,那不确定性,大量科技的突破和新理论的诞生,都是在现有的体系下,向着各个方向发展,这很多方向是错误的,会走向失败,但总会有正确方向上的突破产生,科技进步这样一个不断碰撞、尽情探索的过程。曾经的互联网产业如此,抛出大量项目去探路,只要成功一两个,就集中资源发展,由此带动形成全新产业。在一个学阀林立,权威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学术氛围里,大量年轻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试错成本供他们向着各个领域探索,甚至探索的方向也由权威说了算,这样的环境下,科技想要喷薄发展,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图片来自网络

企业还可以将一些工作进行分解,积极推行灵活用工,为有需要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兼职、短期、临时工作机会;政府可以增加公益性岗位(社工、网格员等),吸纳一部分待就业群体。

四、结语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身上便是一座山;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系着千万个家庭。为了年轻人的明天,也是整个国家的未来,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企业,都应该做出努力,让被寒潮裹挟的年轻人,眼里有光、心里有未来。

农业银行网捷贷错误代码es234(淘宝卖mlb要授权吗)

标签列表